为深入贯彻落实社区矫正工作数字化、精准化、智能化管理要求,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与风险防控水平,涡阳县司法局积极探索并全面推行以“定闹钟、定位置、定规矩、定闭环”为核心的信息化核查“四定”工作法,有效确保了日常监管的及时性、准确性与规范性,取得了显著成效。
“定闹钟”:强化时限意识,确保核查及时。针对信息化核查时效性要求,实行“双向闹钟提醒机制”。一方面,要求新入矫社区矫正对象在办理入矫手续时,即在个人手机上设置每日人脸签到APP提醒闹钟,培养其按时、主动完成签到的习惯,从源头上减少因遗忘导致的非故意违规。另一方面,司法所和县矫正局工作人员自身也同步设定闹钟,定时查看管理平台,对辖区内矫正对象的签到情况、越界报警等信息进行及时查阅与处理,确保各类预警信息得到第一时间响应,形成“对象自查+工作人员督查”的双重保障,让核查环节环环相扣、无缝衔接,极大提升了日常监管的时效性。
“定位置”:精准轨迹管理,严防监管漏洞。充分利用信息化核查平台中的地理位置定位功能,将“定位置”作为核查核心。每日紧盯平台自动生成的轨迹信息与电子围栏越界报警,一旦出现异常移动或越界情况,立即启动核查程序:通过APP签到位置比对、实时位置查询、电话核实乃至视频连线等方式,迅速判断是否为“人机分离”、“不假外出”等违规行为。通过对位置信息的精准研判与快速处置,不仅有效震慑了试图违规的矫正对象,更实现了对潜在脱管、漏管风险的有效预防与及时干预,筑牢了空间监管的电子防线。
“定规矩”:明确监管纪律,夯实思想根基。坚持制度先行,将信息化核查要求融入社区矫正全过程管理。在入矫谈话中,明确告知信息化核查的规则、要求及违规后果;在集中教育中,反复强调遵规守纪的重要性,讲解核查目的意义;在见面核查、实地查访及个别谈话教育中,重点检查并了解其信息化报告执行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批评教育、督促整改。通过多措并举,不断强化社区矫正对象的在矫意识和规矩意识,使其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并适应信息化监管模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遵守,为顺利开展信息化核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定闭环”:规范流程管理,提升工作质效。着力构建信息化核查工作的完整闭环。线上,充分依托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确保所有核查数据、处理记录、审批流程均及时、准确录入系统,做到全程留痕、有据可查。线下,建立完善每日信息化核查工作日报表制度,详细记录当日核查情况、发现的问题及处置结果。对于产生的预警处置、违规处理等材料,均按要求及时扫描上传至平台并同步做好电子与纸质归档,确保线上线下数据一致、流程衔接、档案齐全。这一闭环管理模式不仅规范了工作流程,提升了管理效率,也为工作考核、责任追溯及分析决策提供了完整的数据支撑。
自“四定”工作法实施以来,我县社区矫正信息化核查工作的按时完成率、准确率显著提升,人机分离、不假外出等违规行为发生率明显下降,监管工作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迈上新台阶。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四定”工作法的应用,不断完善细节,优化流程,努力推动社区矫正信息化监管工作再深化、再提质、再增效,为维护社会安全稳定贡献更大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2023安徽省亳州市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9013783号-2
主办单位:亳州市司法局 联系方式:5606778
网站标识码:3416000018 网站导航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