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版 | 无障碍浏览 |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部门工作 > 基层动态

“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融“利辛基因” 织密基层治理“同心网”

访问次数: 来源:市司法局 发布时间:2025-10-24 10:03
文字大小:

近年来,利辛县锚定“孝善传家、诚信立身、和衷共济”本土根脉,将“六尺巷”谦和包容的智慧内核,与“好样的利辛人”标杆引领、“六干精神”实干担当、“一家人共识”凝心聚力的本土治理基因深度熔铸,推动基层治理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服务”、从“单点发力”到“多元共治”的提质升级,让“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在皖北大地落地生根、成效彰显。

党建领航强根基,织密“同心共治”防护网。党建是基层治理的“定盘星”,利辛县以“三级书记一起抓”为牵引,融合六尺巷“礼让担当”与“六干精神”,让党组织成为凝聚“一家人共识”的核心。深化“书记领办项目”机制,乡镇党委书记带头践行“好样的利辛人”标准,抓实民生小事。面对部分因问题产生的顾虑,带头践行六尺巷处事逐户上门沟通精准最终主动让出自家部分宅基彻底困扰永兴镇党委书记领办诸王社区道路提质项目时,针对村庄道路年久失修、群众出行不便问题,践行六尺巷“共治共享”理念,通过“一事一议”发动群众参与,组织党员干部现场规划、协调用地,推动村民自愿配合道路硬化施工,借助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资金完成道路升级,彻底解决了雨天泥泞、出行困难的民生痛点。核心社会创新成功化解辖区让的以党群服务中心为枢纽,深化“五联”机制推动县乡村资源下沉,汇聚乡贤、志愿者等力量。城关镇和谐社区采用“党组织+业委会+物业+网格长”模式,10天化解老旧小区改造中的管线迁移分歧,实现“社区独唱”变“党群共治”。目前,全县365个村(社区)党组织全覆盖,党建引领“一家人”共治格局根基坚实,为皖北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能。

网格筑基抓源头,筑牢“和衷共济”第一道防线。网格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利辛县将六尺巷“和为贵”理念深度融入“1+1+1+1+N”网格力量配置体系,让网格员成为践行“好样的利辛人”的一线标兵,以“移动调解员”身份筑牢基层治理第一道防线。全县95个城乡网格的网格员常态化走家串户听乡音、蹲点院落收诉求,用“土话”拉近距离,以谦和态度化解隔阂。孙庙乡网格员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村民王某与赵某因宅基地边界种树问题争执多日——王某在自家宅基地边缘种树,根系延伸至赵某家菜地影响作物生长,双方争执中险些动手。网格员没有急于评判对错,而是邀请两人到村调解室,结合“千里修书只为墙”的典故讲情理,还拿出村庄规划图现场比对边界。最终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王某主动移栽树木并预留1米通风间距,赵某则主动清理边界杂物,一场邻里矛盾就此化解。针对邻里口角、琐事摩擦等苗头性问题,全县网格员建立“诉求收集—分类处置—跟踪反馈”闭环机制,把“让一步海阔天空”的理念融入调解全过程。据城关镇等重点乡镇网格化管理阶段性总结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县网格累计收集群众诉求15862件,办结率达98.5%,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流转处置”的高效治理。如今,六尺巷“谦和互谅”智慧与网格化治理机制深度融合,让利辛县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一家人共识”在网格服务中不断深化。

特色调解破难点,激活“邻里和睦”治理动能。针对基层治理中的难点堵点,利辛县深耕“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打造“乡贤评理堂”“好样的利辛人调解岗”等特色调解品牌,吸纳286名乡贤骨干、“五老”人员、道德模范入驻,让“过来人”说“公道话”,用本土智慧破解本土难题。同时,网格员与特色调解力量联动,建立“诉求收集—分类处置—跟踪反馈”闭环机制,把“让一步海阔天空”理念融入调解全流程。城关镇某小区曾因物业费调整引发业主与物业尖锐对立,社区党支部牵头召开“庭院协商会”,邀请3名“利辛好人”、5名业主代表及物业负责人围坐交流。乡贤调解员结合“六尺巷”包容互谅智慧,引导双方算清“经济账”——物业运营成本明细,算透“感情账”——长期服务邻里情谊,最终达成“物业费适度调整、物业承诺提升安保及保洁服务质量”的共识,既保障业主权益又维系物业正常运营。截至目前,全县特色调解室共化解宅基地边界纠纷、家庭矛盾、物业纠纷等复杂问题312件,调解成功率达97%,用“六尺巷智慧”破解了一批治理难点,让群众幸福感在矛盾化解中持续提升。

德治教化润人心,织密“睦邻友好”和谐网。德治是基层治理的“灵魂”,利辛县坚持以文化人、以德润心,将六尺巷“谦和礼让”精神与本土“孝善传家、诚信立身”传统美德相结合,让“好样的利辛人”成为全民追捧的榜样。把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作为“身边好人”“文明家庭”“优秀共产党员”评选的核心标准,今年以来,全县发掘亳州好人1名、利辛好人6名、利辛县道德模范1名,评出移风易俗先进集体1个。如张村镇“好媳妇”王敏,多年来悉心照料瘫痪在床的婆婆和身患重病的丈夫,用实际行动诠释“孝善传家”,其事迹通过“小板凳”微宣讲走进全县12个乡镇,成为群众争相学习的榜样。组建理论宣讲服务队,创新开展“小板凳”微宣讲活动,120余名宣讲员走到田间地头、村民院落,用乡音土话讲解党的理论政策、移风易俗知识,将“六尺巷”典故与“好样的利辛人”事迹相结合,让文明新风入脑入心。同时,丰富村民自治场景,打造“党群议事长廊”“百姓评理说事点”等28个议事阵地,用好“党小组会”“村民议事会”等平台,及时传达“政声”、解答“民惑”。旧城镇王集村通过“百姓评理说事点”收集村民建议,推进“厕所革命”和垃圾分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形成了“组织引导、全员参与”的良性互动氛围,让美丽、文明、和谐的乡村风气蔚然成风。(司法局黄金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2023安徽省亳州市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9013783号-2
主办单位:亳州市司法局 联系方式:5606778
  网站标识码:3416000018  网站导航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0031号